虽然他是顶级大师,这部作品也是被严重低估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19更新:2025-09-03 23:37:03

评论界对于安东尼奥尼早期电影的关注度相对有限。尽管他在20世纪60年代凭借《奇遇》(1960)和《放大》(1966)等作品在国际影坛声名鹊起,这些影片都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与自由解读,但其最初创作的五部影片却常被边缘化。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早期作品中的艺术表达尚不成熟,难以达到这位导演后来令人瞩目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呐喊》作为其早期创作时期的重要节点,虽然受到的批评较少,却被评论界视为过渡阶段的标志性作品。影片中呈现的某些特质,例如对叙事与心理层面的象征性处理,以及对荒凉、阴郁环境的视觉强调,与安东尼奥尼后续作品中构建的元文本意义存在某种内在呼应。这种解读模式往往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着重分析主人公旅程所承载的叙事结构及其心理图景;其二,关注作品中刻意营造的视觉氛围。通过这种视角,《呐喊》可被视为承载更深层艺术表达的载体——这一特征在安东尼奥尼艺术生涯中期的创作中得到了更为清晰的体现。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电影研究教授彼得·邦达内拉在其著作《意大利电影:从新现实主义到现在》中,以《呐喊》为例深入探讨了安东尼奥尼的创作理念。书中指出,该片采用隐晦克制的方式传达情感冲击,通过极简的音乐运用和克制的台词设计,将视觉语言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导演选择用沉默的影像而非言语构建人物的疏离感,其中阿尔多与情人沿波河泥泞堤岸漫步的场景极具象征意义——画面中荒凉的自然景观与远景中孤立伫立的人物剪影,共同诠释了主人公的孤独心境。作为安东尼奥尼镜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波河的意象始终承载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秋日荒原与广阔天际的诗意呈现,成为存在主义式绝望感的视觉载体。影片对阿尔多精神困境的描绘未提供任何解决路径,这种开放式的结局与极简的叙事结构形成独特张力。评论家在二十年后指出,导演的关注焦点其实始终指向自然景观本身:"这些镜头的主体是要表现阴郁凄凉的秋日荒原和压抑沉闷的广阔天际。正是这些景观激发了安东尼奥尼的创作灵感,它们并非作为人物和情节的背景存在,而是通过环境意象映射出人物的精神状态,构建出具有哲学意味的视觉诗篇。"

邦达内拉的叙述或许支撑了人们的想象力,但我想知道,其他观众是否也体验到了他对影片「孤独疏离的凄凉形象」的感受?从这部没有聚焦中心的影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领会到的是,在人和空间之间建立某种关系,是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占主导地位的战略意图之一。然而,通过主要以症候的方式来理解这种辩证的安排,事物表象有形的一面被忽视了,而有利于其他假定的意识形态、象征和心理方面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人们一直以来对《呐喊》缺乏的,一个主要认识——这部影片首先是对工人阶级经历的、现代化对农村环境迅速腐蚀的描绘。

阿尔多(史蒂夫·柯臣饰)是一位陷入精神困境的个体,他背负着多重交织的社会压力:既无法维系一段缺乏情感回馈的恋情,又作为单亲父亲表现出情感疏离与责任缺失,同时对职业身份充满抗拒与焦虑。影片《呐喊》以一场充满象征意义的旅行为叙事框架,这场旅程实则成为阿尔多主动策划的分手仪式,旨在逃离现实困境。他脱离了与前情人厄玛(阿莉达·瓦利饰)共同生活的戈里亚诺小镇,而与女儿罗西娜(米尔娜·吉拉尔迪饰)的决裂则成为整部电影最刺痛的情节——罗西娜的存在不断唤起他对厄玛的回忆,进而威胁到他的性自由与职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阿尔多对稳定雇佣关系的抵制构成了其核心矛盾,全片通过五次明确的工作岗位离职场景,揭示了流动性劳动如何成为塑造其存在状态的关键力量。

阿尔多的非理性举动在两个关键场景中尤为突出,隐喻其内心的挫败感。起初,他认真研读旅游手册,甚至学习了几句西班牙语,为委内瑞拉的潜在工作做准备;然而数秒后,他却将这些资料丢弃在波河堤岸,转身径直离去。随后,在将罗西娜送回戈里亚诺镇的途中,他坦言「父亲无法解释自己为何不愿工作」,这一自白消解了他此前在偏远加油站工作的努力。这些微小的细节揭示了阿尔多对现代性带来的不确定变革力量的迷茫。

《呐喊》中反复出现的荒凉景观因此呈现出独特叙事功能。导演通过过度曝光的背景、高耸的地平线以及180度横移镜头,刻意扭曲观众的视觉感知,从而营造人物与空旷空间的疏离感。而那些打破空间单一体的元素——加油站、快艇、挖泥船、驶向戈里亚诺的公交车、豪华轿车(罗西娜询问车型时,阿尔多冷漠回应「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后因高速公路上的意外险些丧命)——以及各类卡车、摩托车、起重机等,则形成鲜明对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机械装置都伴随着交通工具的意象,暗示安东尼奥尼眼中现代性本质在于空间内部与外部的机械运动。这种机械化的存在方式,既承载着人物的自我反省,也寓示着时代变迁的不可逆性。

阿尔多无法融入充满流动性的现代生活方式。他所追求的游牧式逃离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源在于内心深处对故土的执着向往,以及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坚守。当他在各地谋求新工作、试图与新的伴侣建立定居生活时,总能发现现代性已然崩塌,这种断裂让他的传统信念逐渐失去了光彩。这家加油站的存在,实则源于其女主人弗吉尼亚(由多里安·格雷饰演)要求父亲出售祖传农场的决定。挖泥船负责人粗鄙地解释道:「财富的积累无需艰辛劳作,只需甘愿向资本权威低头(他戏谑地称为「鞠躬屈膝」)」。而安德丽娜(林恩·肖饰演)对阿尔多的冲击最为深刻,她坦白自身愿意以身体换取生存资源,这种赤裸的现实让阿尔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单靠爱无法成为生存的保障(「我既孤独又饥渴……你亦是!」)。

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深刻影响了阿尔多的情感状态。我主张,这些场景中的表达应当被理解为明确的叙事,而非模糊的象征。无论是对空间形而上学的探讨,还是对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本质的把握,亦或是社会文化意义的解释性叙述,都未能充分认识到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尤其是其早期作品中,同样对工业体系、社会制度及经济机制的运作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这种艺术实践涉及诸多难以界定的主题与话语体系,反而通过复杂性强化了其作品的神秘色彩。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