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先生》主创走进蓝羽会客厅 畅聊影片幕后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42更新:2025-09-16 02:51:49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春节档影片持续热映使得院线总票房于2月16日突破百亿大关。其中春节档期总票房(含预售)达到78.44亿元,超越2021年同期78.43亿元的纪录,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最高纪录。本期"新春电影红红火火"特别节目专访中,《红毯先生》导演宁浩携主演刘德华、余伟国、林熙蕾、危笑亮相《蓝羽会客厅》。这是宁浩与刘德华自2006年合作《疯狂的石头》后首次再度携手,作为一部荒诞喜剧,影片以密集的笑点和深刻讽刺引发关注。谈及合作渊源,蓝羽表示:"这次合作源于19年前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当时您曾观看过宁浩的《绿草地》,因此决定扶持他。"刘德华回应:"我们制作的电影中必须包含商业元素,因为新导演往往偏艺术化。若《绿草地》再拍一部,我会明确告知需要市场反响的作品,由此催生了原本名为《疯狂的钻石》的项目,因资金限制最终定为《疯狂的石头》。"

蓝羽:在这19年期间有没有说哪部戏也想找刘德华先生来演一下,串一下?宁浩:《无人区》,当时是请他来主演的。也是因为时间,原来华哥的计划是那么满。因为我习惯写完剧本再定演员的时间,我们的节奏是这种节奏,比较慢的节奏,但是人家要提前一年,先排好后面的工作。蓝羽:一年够吗?刘德华:差不多一年是够了。这也是我的错失吧,我太喜欢《无人区》了。蓝羽:所以这一次算是量身定制的一部作品了。宁浩:对,我就提前一年多先沟通,我还没有写完剧本,我说我只有一个故事,我要先跟你讲,咱们大概的时间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现在我们也理解这种节奏了,咱们内地制作也是要提前沟通要安排好后面的时间。

蓝羽询问宁浩导演对刘德华先生的印象,导演表示始终怀揣感恩之心。尽管19年间未曾真正共事,但此次在剧组相处过程中,他对华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最初认为华哥对自己要求严格,却在实际接触中发现其严谨程度远超想象。一次配音工作中,宁浩尝试将一段粤语台词改为国语版本,却发现原台词节奏与普通话表达存在差异。因镜头时长仅四秒,但台词需六秒完成,华哥在配音时显得吃力,反复调整仍无法契合。宁浩本打算简化台词,却发现华哥坚持原词,甚至因配不进去而自责。最终在导演建议下稍作修改,华哥仍选择保留原版台词,展现出对工作的极致追求。

刘德华谈及创作理念时坦言,自己主动降低标准是出于对观众负担的顾虑,他提到过去在动作片拍摄中曾因追求完美而陷入瓶颈,坦言当时团队每天躲起来反复练习,但最终能否成功仍受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蓝羽则认为,成功必然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之上,宁浩补充道,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未必是充分条件。蓝羽进一步透露,本次特别梳理了刘德华先生长达43年的演艺生涯,涵盖其160余部作品中塑造的多维度角色形象。

蓝羽在采访中提到,观看《红毯先生》的剧本时,向宁浩导演询问是否特意为刘德华设计了区别于过往银幕形象的角色。宁浩回应称,刘德华已尝试过多种身份与职业,但若选择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角色,反而更具挑战性。刘德华坦言,此次表演面临较大压力,坦言在演绎过程中难以把握角色与本人的界限,但认为这种突破值得尝试。当被问及是否在表演中刻意保留刘德华的特质时,他强调自己完全以现实态度投入角色,虽然剧情设定不同,但情感内核保持一致。他认为现实生活与角色存在距离,若刘德华本人经历类似情境,会以同样方式应对,因此难以区分两者。他形容这是将自己的一生置身于角色世界的一次体验。

蓝羽:这一次演出这几重身份也是很难的,因为在戏里还有一个戏中戏的农村的老父亲形象,还有一重刘伟驰的身份,还有戏外的刘德华。您每天是怎么在这几重身份之间切换的?刘德华:就是从头套,那个胡子、衣服,那个网,脱了头套之后,我就完全是放在造型上面。这个造型是怎样,这个是刘伟驰,这个是戏里面的爸爸,这个是他先生,我在小孩面前我该怎么样,跟我现实生活都一样的,把刘德华那个心态放进去。因为我们平常在拍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化妆之前还是刘德华,上了妆就没了,就完全是那个人,像刘德华去面对所有的那些事情一模一样。

蓝羽透露,此次电影创作中刘德华的表演与现实经历产生了紧密关联。影片包含颇具挑战性的坠马戏份,而这一情节的灵感正源自刘德华本人在2017年的意外事故。当时他因骑马受伤导致拍摄中断长达八个月,直至复健一年后才逐步恢复演艺工作。谈及这次受伤,刘德华坦言:"如今已不敢再骑马,许多人难以想象我会遭遇如此严重的伤势。" 他回忆道,事发当日正在美国拍摄合唱团戏份,随后飞往泰国拍摄广告,途中拖着一匹刚退役的马匹前行。为控制马匹状态,他特意请来专业练马师,要求其在一旁策马至疲惫,"若马匹未感疲累,便难以驾驭"。然而实际拍摄过程中,马匹在中午用餐后依然保持旺盛精力,连续几次尝试均未成功,最终导致意外发生。尽管身体机能已基本恢复,但这场事故给刘德华带来的心理阴影更为深远。

蓝羽表示,每位演员在电影圈中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谈及林熙蕾出演华哥爱人这一设定,宁浩解释称是与华哥共同商议的结果,并参考了华哥过往合作过的所有女演员。他表示,两人曾经有过恋爱关系,如今已到了可以步入婚姻的阶段。林熙蕾则略带感慨地回应:"没想到结婚后是这样的情感。"刘德华随即补充道:"但仍旧是爱的,仍旧是爱的。"蓝羽继续追问,提及两人首次合作的影片是《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林熙蕾随即俏皮地表示:"这算是我的银幕初吻。"蓝羽再次确认:"确实是在银幕上完成的初吻。"

蓝羽:后来还有一次合作是《全职杀手》。所以这种戏里戏外结下的这份感情,也帮助着你们能够在《红毯先生》当中塑造,一下就建立起来这种夫妻之间的信念。林熙蕾:对,而且很奇妙的是20年后我们再见面还是完全不会陌生。林熙蕾:他在戏里面就是比较不知道怎么沟通。婚姻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一开始不沟通,之后其实很难再主动去开口,久而久之就是会造成误会。我们两个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子,他在外面是一个超级巨星,但是在家里一点地位都没有。

蓝羽询问危笑老师在《曼德拉》中饰演资方的灵感来源,宁浩回应称与危笑有长期合作,后者兼具导演与编剧双重身份。蓝羽进一步追问是否对资方角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危笑解释道:在该剧中出现的资方并非同一行业,也不局限于电影圈的圈层互动,而是两个行业间的特殊交汇。每个角色都带着各自的诉求,这种资本与艺术的碰撞自然形成了戏剧张力。他特别提及某个角色在高尔夫球场上对电影项目漠不关心,却试图将其包装成个人广告,认为这种行为既缺乏尊重又显荒谬,暗示其对电影本质的误解。

在电影中我们见证了刘德华先生不为人知的一面,蓝羽首先表达了对这位影坛前辈的敬佩之情,并询问在场嘉宾对他的印象。林熙蕾坦言自己童年时将刘德华视为偶像,随着深入接触发现他始终保持着绅士风度,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精神至今未曾改变。危笑则分享了首次与华哥合作时的独特经历,坦言自己起初怀疑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直到真正面对刘德华时,才意识到他的专业态度。导演宁浩曾指出危笑的台词发挥过于个性化,但刘德华始终以包容的心态注视着这位年轻演员,用坚定的信任给予他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蓝羽:这次与刘德华先生的合作是首次,但余老与华哥是同学。请问华哥在学生时代是否也像现在这般努力?余伟国:他确实比我要聪明许多,始终有着明确的目标,当年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刘德华:是吗?我竟不知自己当年这般出众。余伟国:你当时也算是校草级别的存在。

蓝羽:您自己都未曾察觉吗?刘德华:确实没有意识到,不过我记得我们学校有话剧团,我主要负责剧本创作,从未参与演出。最初梦想成为导演,但后来大家认为我适合当演员,于是我的目标逐渐转向成为大明星。父亲总是叮嘱我要好好读书,但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便跟他说我一定会成为大明星,让他支持我。

蓝羽观察到,此次电影在风格上摒弃了宁浩以往“疯狂”系列作品的创作基调,更贴近其早期代表作《香火》《绿草地》所呈现的叙事气质。谈及此次风格的自我定义与突破,宁浩表示:华哥给人的印象非常优雅且端庄,因此在创作中选择了更为稳妥的叙事方式,以契合角色特质。这种调整最终呈现为一部讲究礼仪的喜剧作品。当被问及如何界定“优雅”时,宁浩回应称,这正是指影片中贯穿始终的礼貌表达,通过适度的尺度控制,将喜剧元素融入优雅的叙事框架之中。

蓝羽:大家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会心一笑。而且我觉得电影圈的人看起来会特别的感同身受,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和沟通有关的话题。刘德华:我希望就是通过这一次理解到,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不能解决的沟通上面的困难,开放一点点,多听、多看、多包容,最后怎么样找个方法去共同存在,这个事太重要了。

最后,让我们请每位嘉宾为观众推荐这部影片并分享其背后的深意。危笑表示,宁浩导演通过展现一位巨星在周遭环境中的挣扎与互动,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笑点与深刻议题,它既是一场关于人生百态的寓言式探讨,也像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社交实验。余伟国补充道,影片的叙事风格通俗易懂,观众能够从中找到共鸣点。宁浩亲自阐释,《红毯先生》聚焦于"沟通"这一永恒主题,他期待观众在春节假期的闲暇时光里,通过电影思考与他人、与身边人建立联结的方式。刘德华则以幽默口吻提到,若观众欣赏宁浩的创作,可感受影片中荒诞情境的层层递进;若喜欢他的表演风格,能想象自己置身其中的戏剧性反应。他调侃道,两个看似不搭调的创作者,竟然合力完成了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佳作,这种反差恰恰构成了影片的独特魅力。林熙蕾以龙年为契机,呼吁大家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轻松走进影院观赏这部充满人性思考的作品。

蓝羽表示,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探讨这部电影,旨在搭建一座与《红毯先生》深度对话的心灵桥梁。她希望这部作品不仅能引发观众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更能够成为连接职场挚友与至亲挚爱的情感纽带,促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敞开心扉,用更细腻的方式传递温暖与关怀。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