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第一,中国电影背后的秘密它都知道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1更新:2025-09-18 15:59:17

四年之前,一部电影在上映前夕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修改要求。影片如期公映后,面对舆论对剪辑版本的质疑,导演娄烨以一贯的克制态度仅用一句“保持沉默”回应外界喧嚣。他选择将所有未尽之意留给银幕上的影像,让观众自行评判。这部承载着多重隐喻的作品,正是娄烨执导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图片图片

作为华语导演娄烨的第十部作品,该片亦创下其职业生涯最高票房纪录,达6,499.8万元(据传制作成本为5,000万元)。影片聚焦广州冼村旧城改造浪潮,通过跨越三十年的时光跨度,展现两代人交织的梦境与生活轨迹。影片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以时长进行区分——金马影展版为129分钟,柏林电影节版125分钟,而内地上映的版本则缩短至124分钟。今年6月23日,日本首映了129分钟的完整版,这一版本的发布让观众得以窥见被删减的内容,以及在内地版本中仅以声音呈现、画面完全隐藏的陈冠希戏份。日版上映后,相关幕後纪录片开始出现在网络资源平台。由娄烨妻子马英力执导的这部纪录片,完整记录了《风雨云》从筹备阶段至最终上映的全过程,可视为一部「电影背后的电影」,题为《梦的背后》。

图片

肉叔的朋友@芒斯特对这部纪录片有着深刻感悟,因此今日的分享将由他来主导。《梦的背后》近期荣登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榜首,这部首次于2018年金马影展亮相的纪录片,经过更新后呈现出更加完整的面貌——新增了娄烨接受记者专访的结尾片段,片长由原版的94分钟延长至97分钟。影片不仅引领观众重新审视这位文艺导演的创作理念,更通过美国摄影师包轩鸣(Jake Pollock)带有独特口音的普通话评价,揭示了娄烨与同行的不同之处:当其他导演致力于追求精准的结果时,娄烨更执着于探索真实的创作过程。这种迥异的创作哲学,恰如《梦的背后》与《风雨云》的分野——前者聚焦于创作脉络,后者呈现最终成果。值得注意的是,《风雨云》以7.2分的豆瓣评分展现其艺术价值,而《梦的背后》则以9.0分的高分,借助海明威“冰山原则”的隐喻,将观众引向中国电影更深层的思考维度,正如豆瓣高赞短评所言,这部纪录片不仅解开了娄烨作品的创作密码,更触及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核心命题。

图片

《风雨云》的叙事核心聚焦于冼村。在《梦的背后》中,导演娄烨提及,该片最初的创作灵感源自城市摄影师们拍摄的200余幅冼村影像资料。

图片

冼村坐落于广州CBD珠江新城核心区域,这座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村落如今成为城市发展的独特缩影——被高楼大厦与商业中心包围的“洼地”,在现代化浪潮中静静等待拆迁改造。尽管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难以一言以蔽之,但拆迁进程始终未能顺利推进,村内堆积如山的瓦砾废砖与仍在原地生活的居民形成鲜明反差。知名导演娄烨在拍摄作品《风雨云》时曾表示:“我们希望呈现真正的冼村与真正的广州,片中踢球的孩子全由本地演员出演,这个村落与现实的关联远比想象中紧密。”

图片图片

在《风雨云》的筹备阶段,导演通过照片精准定位了剧中的多处场景,从充满市井气息的冼村,到充满压抑感的精神病院,再到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广州酒家。他对场景布设、氛围营造、服装设计及摄影风格提出了严苛要求,核心理念始终围绕着"无痕的戏剧张力"展开。特别叮嘱化妆师需为演员打造自然妆容,要求妆后效果如同素颜般真实,甚至要保留肌肤原有的斑驳质感。这一独特的创作理念,成为宋佳(饰演林慧)进组后首次接触到的导演风格,其建议演员少敷面膜、多抽烟、饮酒和熬夜的安排,更凸显了角色塑造的现实主义追求。

图片

她所诠释的林慧,是一位仅在青春年华里展现过惊艳容貌的女性。婚姻生活却因丈夫的猜疑与暴力而陷入黑暗,最终被迫幽禁于精神病院。当昔日情人姜紫成重返故里,三人竟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达成和解,维系着脆弱而病态的温情纽带。

图片

亲情、爱情与婚姻的纠葛在她身上交织成网,即便表面光鲜,眼角的疲惫也藏不住。那些被岁月蚀刻的伤痕,如苦药般难以消化,如何咀嚼都难以治愈。最终,宋佳演绎的中年女性形象透着一种倦怠与气血不足的气质,无论是角色塑造还是面容呈现都显得格外真实。灯光师坦言,他曾按导演指示调整光影,“结果画面比未打灯时更晦暗。”娄烨却点头称许:“这正是想要的。”这种追求质朴甚至刻意制造原始感的拍摄理念,贯穿于后期制作。剪辑团队感慨,“其他导演后期总像雕琢艺术品般追求光影璀璨,娄烨却坚持粗粝质感。”(显然,他们不愿直言这质朴背后或许暗含粗糙)摄影师在镜头后调侃:“别再调色了,我们不想让观众知道这电影动过手脚。”这种精心打造的“野生”美学,让娄烨的作品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辨识度。真实中掺杂设计,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

图片

深夜拍摄环节中,道具在拍摄过程中意外断裂,导致现场工作陷入停滞。娄烨导演随即致电道具组,以连续六个"对吗"的质问方式表达强烈不满。他质问:"为什么如此欺骗我?此刻我迫切想知道原因,因为你们干扰了拍摄进程。明白吗?若非干扰到我的工作,我完全不会过问。这本是基本的工作规范,对吗?这属于行业基本规则,对吗?你们应当清楚这一规则,对吗?现在这项规则已然失效,对吗?你们干扰了拍摄,对吗?因此此刻必须由你们作出解释,直接告知我结果即可。也就是你们并未真正理解'对吗'的含义。"

图片

摄制组持续工作至深夜,完成了一段房车模型的打斗戏份拍摄。戏份结束后,片场已无餐饮供应,摄影组成员只能自行外出寻找食物。

图片

原因在于:“今晚烹制的炒粉格外美味,导致不少人相继添了第二份。”面对因饥饿而焦躁的团队成员,娄烨强忍不满情绪致电制片组负责人,质疑为何在项目持续六十多天的拍摄过程中,伙食供应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他甚至当场要求制片组负责人向全体成员当众公开致歉。

图片

工作人员手持制片组主任的电话正致歉,因有重要戏份的演员需请假客串。而片场内某位演员情绪激动,甚至在拍摄现场发飙,娄烨则需不断调解各方矛盾。需注意,《梦的背后》仅呈现了一位演员的冲突场景,并不能代表《风雨云》全片中娄烨仅遭遇单一问题。事实上,在《风雨云》拍摄前,腾讯《贵圈》刊发的文章《娄烨造梦》已明确指出,有演员因感情戏的演绎方式与导演产生分歧,甚至表示若次日导演仍坚持原方案,将不继续拍摄并安排经纪人预订返程机票。在整个一百多天的拍摄周期中,此类协调沟通、反复博弈的情境恐怕是娄烨每日需面对的常态。正如他所言,所谓纯粹导演的形象并不真实存在,真正的情况是导演需在纷繁复杂的创作环境中持续寻求理想画面。相较而言,拍摄过程中的体能消耗与精神压力,与等待影片上映长达两年多的煎熬相比,显然属于不同量级的挑战,这部分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图片

该片的局限性或许源于叙事视角的选择。作为以马英力视角展开的纪录片,其观察与叙述自然更侧重于娄公子的个人困境与坚持,展现出艺术追求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双重特质。尽管如此,《梦的背后》仍为中国电影生态的呈现作出了独特贡献。作为一部与电影《风雨云》相互映照的纪录片,它不仅揭示了后者在银幕上无法展现的创作细节,还通过记录拍摄全程,为观众提供了窥探中国电影人创作困境的窗口。

在纪录片中,娄烨对于执行制片的定义令人印象深刻。他强调:合格的执行制片人需要掌握片场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明确各岗位每日的工作安排,更应了解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与流程,从而实现高效协同。这种专业要求与「五彩斑斓的黑」所面临的创作挑战有着相似的难度程度。有趣的是,当导演对技术细节提出严苛标准时,摄影师包轩鸣却表现出格外的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导演对光线的精准把控,以及对每个拍摄环节细致入微的要求,这让他感受到久违的创作激情与专业价值。

图片

他的欣喜源于导演对细节的严格把控,而导演对创作意图的精准传达更令他信服。为了呈现冼村全景(电影开场的第一幕),摄制组在前一晚已完成了初步拍摄。尽管娄烨未达预期,但他认可在拍摄受阻的背景下,这一版本已属难得的折中方案。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摄制组再次调整拍摄方案,精准捕捉光线变化与机位视角,通过从高处俯瞰的镜头,巧妙呈现了村落与现代建筑相互映衬的视觉效果,使观众直观感受到时代变迁下的空间张力。

图片图片

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在整部幕后纪录片中,他难得地展露了笑容,主动点燃了一支香烟,不停地称赞着‘牛人’。

图片

他与摄影师随性交谈着,话题逐渐聚焦于对完美的探讨:"即便已然堪称上乘,突破极限仍非易事。何为更进一步的完美?" 二者不断追问着这个命题,从"很好"到"再好一点",再到"再再好一点",在层层递进的思索中,最终达成共识——这种对卓越的追求永无止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