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21更新:2025-09-04 10:45:59
在《壮志凌云2:独行侠》《芭比》及《奥本海默》之后,好莱坞成人向娱乐大片领域再无能与《罪人》相提并论的票房奇迹。这部以悬疑惊悚为核心叙事的电影,凭借9000万美元制作预算与R级片定位,在北美市场斩获2.7亿美元票房,创造行业新纪录。相较之下,阿汤哥精心筹备的《碟中谍8:最终清算》即便动用整月宣传期,其本土票房仍仅为《罪人》的约一半。更令人瞩目的是,该片在国内市场的热度持续发酵——上海国际电影节IMAX版《罪人》预售启动后,即成为展映影片中票房表现最突出的项目,五场排期在数分钟内宣告售罄,印证了好莱坞电影在本土观众心中的强大号召力。
《罪人》是否值得其获得的热度,关键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若以娱乐性为评判标准,该片堪称类型混搭的盛宴,集多种叙事风格于一体,既能满足追求刺激的观众,也能迎合偏好细腻情感表达的群体,呈现出丰富的观影体验。
电影《罪人》在工业制作层面堪称标杆之作,其视觉呈现采用Ultra Panavision 70毫米与全画幅IMAX摄影机双格式并行运用,构建出沉浸式的影像体验。音乐创作则由正值创作巅峰的瑞典作曲家路德维格·戈兰松操刀,这位曾为《奥本海默》《曼达洛人》创作配乐的音乐大师,为影片注入独特的艺术灵魂。更值得一提的是,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导演瑞恩·库格勒不仅担任编剧与导演,还亲自出任制片人,这种多方位的创作把控使得影片在制作水准上无需置疑。
细心的读者或许能察觉到作者隐含的批评:在列举了诸多无需忧虑的层面后,为何不直面那些令人担忧的部分呢?诚如所言,这部影片作为今年好莱坞票房最佳的原创作品,却难以摆脱“原创感”的缺失。资深影迷往往能在其中捕捉到诸多经典作品的影子,它更像是一幅杂糅多元类型的拼贴画,亦或是将各类经典桥段嫁接重组的戏仿者。这种创作方式,恰恰削弱了影片试图探讨的核心命题——非裔美国人在种族、历史与文化身份上的独特性表达。
《罪人》前40分钟堪称对《浴血黑帮》与《大西洋帝国》的创造性改编,将经典黑帮题材重塑为密西西比州非裔美国人社区的本土叙事。迈克尔·B·乔丹饰演的双胞胎兄弟阿烟与阿囱,曾作为一战士兵在战场上厮杀,又在禁酒令时期的芝加哥黑帮世界中纵横捭阖。如今这对昔日悍匪重返故土,在克拉克斯代尔市开设音乐酒吧,既试图将往日血腥资本进行洗白,更致力于为社区提供兼具娱乐性与精神寄托的新场所。
这段剧情主线揭示了兄弟二人如何吸引并集结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当地人物:天赋异禀的吉他少年Sammie、经验丰富的口琴老手“三角洲瘦子”、精通巫术的巫医Annie、被雇佣为安保人员的棉花田劳力Cornbread,以及经营着面向黑人与白人的生意的华裔店主Grace和Bo。此外,还有被阿囱与Sammie的个性魅力所吸引而来的两位女性Mary和Pearline。这些角色各具特色,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最终共同将即将开张的酒吧经营得井井有条。
影片开场40分钟的叙事节奏与体量堪称紧凑,宛如电视剧集的开篇呈现。前期铺垫已初见成效,各路人马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迈克尔·B·乔丹同时演绎双胞胎兄弟的表演设计,与汤姆·哈迪在2015年主演的黑帮片《传奇》存在明显相似性,这种设定的必要性也引发讨论。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安排或许源于导演库格勒与演员的私人关系,通过一人分饰两角既能维持剧情张力,又能节省制作成本,毕竟影片预算难以负担两位顶级男演员的片酬。
电影《传奇》(2015)延续了双角色叙事的设定。在第41分钟,吸血鬼的登场骤然揭开了恐怖主题的序幕;与此同时,音乐酒吧的开张则为故事注入了全新元素。影片在此处完成了类型转换,通过布鲁斯与拉格泰姆音乐的旋律,展现酒客们沉浸式的舞蹈场景,重现Ernie Barnes经典画作《The Sugar Shack》中热烈狂欢的氛围。然而,随着剧情推进,角色间的情感纠葛与潜在张力不断升级,最终使这家承载着多重意义的酒吧如同即将爆裂的高压容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冲突高潮。
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早已明了这个锅炉不会发生内爆,而是会被外部火源点燃。一群被'感染'的白人吸血鬼正潜伏在酒吧外,伺机而动。当他们终于找到入侵的契机,地狱之火将不可避免地蔓延至每个角落。但令人困惑的是,这种剧情发展为何显得如此平淡?为何我们仿佛在事件发生前就已预知结局,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悬念?答案显而易见——这分明是对昆汀·塔伦蒂诺编剧、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电影《杀出个黎明》的直接借鉴。该电影前63分钟聚焦于一对兄弟抢劫后的逃亡故事,全程维持标准犯罪片的叙事节奏;直到昆汀饰演的劫匪弟弟在酒吧争执中左臂再次被划伤,萨尔玛·海耶克饰演的艳舞女郎随即展现出吸血鬼身份,影片才突然转向恐怖类型,完成类型转换的惊天逆转。
《罪人》显然也在探索类似的反类型叙事策略:前80分钟以克拉克斯代尔市黑人社区的群像塑造为主线,随后在时长临界点突然引入吸血鬼元素,试图制造颠覆预期的转折。然而这种颠覆是否真能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当创作者意图进行创新性类型实验时,为何仍选择效仿最广为人知的反类型标杆?
《罪人》的海报设计灵感源自约翰·卡朋特于1998年创作的电影《够僵行动》。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部作品最显著的问题在于其叙事中频繁出现的其他作品元素,这些引用对象多为大众熟知的经典之作,而库格勒对其借鉴方式也显得直白且缺乏新意,这种显性的跨作品融合让我在观看来产生了强烈的违和感。例如,影片中采用的Ultra Panavision 70毫米画幅技术并非独创——昆汀早在十年前便以相同格式拍摄了《八恶人》。尽管这种宽银幕技术可溯源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史诗电影(如《宾虚》《叛舰喋血记》),但库格勒的使用方式仍显刻意。即便他未必刻意模仿六十年前的经典影片,这种对既有视觉语言的直接挪用仍让人难以沉浸于作品本身。
我始终难以理解一件事,为何库格勒未能为展现独特种族身份的故事找到更具辨识度的影像语言。影片在视觉形式上的处理同样存在争议,其中多次出现从2.76:1画幅突兀转换至IMAX 1.43:1全画幅的剪辑方式。这种画面比例的跳跃在二十年前或许会被视为粗制滥造,但随着诺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及《敦刻尔克》等作品中成功运用IMAX格式,此类视觉语法已被当代观众逐渐接受:当需要呈现恢弘场面、坚定姿态或深邃眼神时,大画幅便成为必然选择,至于画面比例间的不协调,who the hell cares。
库格勒在《罪人》中全面继承了诺兰式的叙事语法:当阿烟在吸血鬼之夜后怀抱必死决心等待3K党徒现身时,其现实场景与回忆片段被分别以超宽画幅与IMAX画幅交替呈现;而老年Sammie面对阿囱时的回忆闪回,以及被后者怀旧情绪感染的时刻,影片则从超宽画幅转为IMAX画幅,使原本突出的特写镜头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这种美学策略令我联想到文字排版中,作者刻意将重要语句同时采用加粗与放大字号的处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通过画幅长宽比变化强化叙事层次的手法在漫画领域或许更为常见;尽管库格勒与麻吉MBJ都展现出对视觉媒介的敏锐把控,但对传统影迷而言,这种频繁的画幅转换仍显得略显刻意,其作品中弥漫的怀旧氛围也难以摆脱诺兰式的印记。
受限于制作条件,影片采用了加速剪辑手法。片中另一种画幅变化方式则展现出更为清晰的灵感来源——当布鲁斯吟唱场景伴随纵向拉伸的长镜头展开,当人与吸血鬼冲突画面从2.76:1比例渐变为1.43:1时,我们得以见证电子游戏对电影美学的渗透。这种画面切换逻辑与游戏场景转换如出一辙,恰似过场动画与实境战斗段落的衔接。
在这部长达137分钟的作品中,我们见证了一种对多元类型、设定与美学的消费主义式展览。影片既是对过往经典叙事的继承,也是对游戏媒介的直接转化,同时彰显出库格勒对沉浸式体验的执着追求。他通过扩大银幕尺寸、强化关键场景的视觉张力,试图构建起包裹观众的影像茧房,让人如同置身游戏世界般全情投入。
然而这种沉浸策略引发思考:观众是否真的需要被完全裹挟在虚构情境中?并非所有影迷都寻求逃离现实的幻觉,正如百年前的布鲁斯乐迷并非皆为沉溺酒精的寻欢者。他们中有人渴望捕捉罗伯特·约翰逊、桑·豪斯与查理·帕顿发出的浑然天成之声,这种音色能够穿透听觉屏障,与个体产生超越表层的共鸣。
遗憾的是,《罪人》中听不到库格勒自身的声音印记。影片更像是将前人音乐元素进行直接拼贴的混音作品,缺乏整体叙事性的声音特质。与《弗鲁特韦尔车站》或改编自IP的《奎迪》相比,这种创作状态显得较为疏离。在那些作品中,库格勒曾展现对社会现实与个体困境的深度叩问,这种声音具有刺破商业包装的锐度与独特音色。
关于库格勒能否重返创作初心,片尾彩蛋或许给出了某种暗示:阿囱对老年萨米的挑战,质疑其电音布鲁斯创作的正当性,暗指创作者应当回归原声乐器的本真表达。这种互文性设计,既是对影片叙事的回应,也是对自身创作路径的隐晦反思。
库格勒如今所享有的世俗层面成就,恰似片中那位年迈的萨米,已然抵达了人生的高峰。然而,在艺术创作领域,他是否仍能延续萨米的创作精神,带来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或许需寄托于命运的垂青。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