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人也要说,赵丽颖接不了孙俪的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09更新:2025-09-17 11:19:06

在内娱女星中,今年谁的势头最为强劲?若排除因韩影资源而备受关注的汤唯,答案无疑是赵丽颖。她凭借一系列突破性表现,成功脱颖而出。面对今年整体行业氛围低迷的局面,赵丽颖却逆风前行,接连取得亮眼成绩。她从偶像剧的甜美形象中勇敢转身,大胆挑战更具现实感的角色。在豆瓣评分达7.0的现实题材剧《幸福到万家》中,她饰演了一位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农村女性,展现了不俗的演技。

图片

近期收官的电视剧《风吹半夏》在豆瓣平台持续保持8.3分的高口碑,赵丽颖凭借精湛演技诠释了一位在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女企业家形象,角色塑造更加立体成熟。

图片

在内娱圈,拉踩话题往往被视为禁忌。但今天我仍想打破这种沉默,以客观视角探讨两位女演员的现状。赵丽颖凭借《新白娘子传奇》等作品成为仙侠古偶领域的佼佼者,而杨幂在同期上线的《爱的二八定律》中,豆瓣评分仅5.8,口碑与热度双双未达预期。

图片

赵丽颖的前夫冯绍峰,2015年双方事业轨迹出现显著差异:赵丽颖凭借《花千骨》实现人气爆发,而冯绍峰则通过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获得了男主角角色。七年后的演艺发展显示,赵丽颖已转型出演现代商战题材作品,而冯绍峰的演艺方向却呈现出与赵丽颖当年相似的倾向,部分观众认为其作品缺乏新意。

图片图片

赵丽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随着两部正剧的陆续播出,观众们对赵丽颖的期待值持续攀升,甚至有人将其与孙俪相提并论,期待她能够接棒孙俪的事业成就。

图片

即便赵丽颖在横向对比中展现出强劲实力,但若将其视为孙俪的接班人,或许只是缘木求鱼。从起点来看,两人确实存在相似性——均以普通出身踏入演艺圈,缺乏显赫背景。令人感慨的场景曾在此前的影视作品中出现:孙俪在《玉观音》中饰演的依萍光彩照人,而赵丽颖则在幕后担任伴舞,默默积累表演经验。

图片

相较于85花中其他成员,赵丽颖的演艺生涯起步较晚且成名之路更为曲折。2011年,杨幂与刘诗诗凭借《宫》和《步步惊心》两部清穿剧迅速跻身顶流行列,而赵丽颖则在五年后,通过仙侠剧《花千骨》的爆红才正式迈入主流视野。

图片

对于85后花旦而言,偶像剧带来的发展红利期正逐步缩短。2017年与2018年成为她们转型的重要节点,双重压力接踵而至: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她们逐渐迈入30岁门槛,角色选择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古装偶像剧市场遭遇瓶颈,套路日益僵化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曾经的收视高峰逐渐消退。在此背景下,85花亟需突破"颜值即正义"的固有印象,通过实力证明自身价值,拓展至更多元的影视类型。然而,长期深耕偶像市场的演员们在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挑战,以杨幂为例,她尝试通过出演文艺片《宝贝儿》和科幻片《逆时营救》进行突破,但无论是刻意塑造的"丑角"形象,还是复杂的人物设定,都未能获得市场认可,最终导致作品票房惨淡。

图片

唐嫣选择现实题材都市剧《归去来》作为转型之作,却遭遇口碑与收视率双双失利。而刘诗诗在犯罪题材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尝试突破以往甜美形象,最终也未能实现预期效果。

图片

赵丽颖凭借2018年出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部由正午阳光出品的古装剧成为她事业上升的又一重要阶梯。与胡歌当年通过《琅琊榜》实现从偶像到实力派的转型相呼应,赵丽颖在剧中展现出的演技突破也标志着其演艺道路的阶段性跃升。

图片

赵丽颖在《知否》中的表演曾引发观众讨论,但凭借作品本身的高水准制作,该剧仍实现了收视与口碑双丰收。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古装剧,它成功帮助赵丽颖突破了古装偶像剧的标签,展现了其驾驭复杂角色的潜力。此后她顺势而为,接演了《迷雾剧场》出品的悬疑犯罪剧《谁是凶手》,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表演边界。

图片

携手金牌导演郑晓龙打造正剧,演员在《幸福到万家》中饰演一位扎根乡土的农村女性,通过深入刻画角色成功摆脱了以往的偶像形象。

图片

近年来,赵丽颖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清晰的职业规划。当古装偶像剧逐渐式微时,她迅速将重心转向古装正剧领域。随着主旋律题材的正剧逐渐升温,她不仅演绎了振兴家乡的农村妇女形象,更塑造了搭乘改革春风的女企业家角色,实现了从类型化表演到多元化角色的突破。

图片

周密的规划固然重要,但真正将蓝图变为现实,往往更依赖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契合。在85后花龄女星中,赵丽颖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存在之一。她五官并不极致张扬,但身上那种独特的草根气息,相较于同辈女星更为浓烈。早年通过扎实的龙套戏积累,塑造了朴实坚韧的生存意志。相较于同期其他女星深陷古装偶像剧的舒适区,她更早展现出突破自我的勇气。然而,当她尝试突破至其他领域时,与真正实力派演员的差距也逐渐显现。以同年龄段的热依扎为例,后者在演绎农村妇女角色时展现出更深厚的艺术功底。

图片

随着赵丽颖转型挑战正剧,她在面对更具复杂性的人物形象时,往往难以突破以往的表演模式,呈现出应付了角色基本要求却缺乏感染力的状态。例如在《知否》中,当她需要在大婚场景里完成告别慈祥奶奶、直面杀害母亲仇人等关键情节时,表演被指未能达到应有的张力,出现了情绪涣散、精神不集中的表现,从而引发观众争议。

图片

在85花群体中,相较于部分同辈选择停止发展,赵丽颖始终展现出积极转型的姿态。尽管网友对她的赞赏多集中于表演之外的“鼓励分”,但其努力仍被广泛认可。要接班孙俪的挑战中,演技或许并非最大难关,真正难以突破的,是“同行”这一群体性限制。赵丽颖的幸运在于拥有优秀的同行衬托,但这种优势也无形中框定了她的发展边界。

85花在2002年爆红时,恰逢偶像剧市场扩张期。随着大量流水线式制作的低质量偶像剧涌现,这些作品专注于颜值营销,忽视角色深度,精准锁定了年轻观众群体,轻松斩获高收视率。互联网初期的红利更让主演的走红变得简单直接。然而这种成功模式也带来了副作用——剧集缺乏人物塑造,只依赖演员外形和程式化表演,客观上制约了年轻演员的演技打磨。典型案例如于正打造的《宫锁心玉》,虽曾引爆市场,但剧中角色扁平化、表演表面化,使得演员失去了深度塑造的机会。

图片

李少红对杨幂的点评指出,赵丽颖与孙俪在饰演“小花”角色时都曾以红妆示人,但所获得的长期价值却存在显著差异。孙俪初入演艺圈正值国产剧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千禧年后制播分离改革催生了电视剧产业的繁荣,民营资本与新生代创作者共同推动了行业变革。这一阶段的国产剧呈现出鲜明的创作特征——题材突破传统束缚,艺术风格百花齐放。例如《大明宫词》中,武则天这一角色不仅展现了权力操控者的冷峻形象,更通过男宠元素构建出极具争议性的女性成长轨迹,其对女儿的精神塑造更凸显出性别角色的复杂性。

图片图片

孙俪首次挑大梁的作品,由海岩编剧的《玉观音》,堪称一部充满争议的剧集。剧中涉及缉毒女警与毒贩之间的禁忌爱情,以及她在三位男性角色间陷入的情感纠葛,情节大胆且充满张力。出轨、背叛与复仇的戏剧冲突贯穿始终,将人物置于情感、道德与身份的多重漩涡中。彼时年仅二十岁的孙俪,凭借对角色深刻的理解与极具张力的演绎,成功塑造了这一令观众难以忘怀的复杂形象。

图片

孙俪在出道初期的十年间,塑造了多个具有深刻时代背景的角色形象。其中,《甜蜜蜜》中她饰演的革命年代身份复杂的人物,展现了特殊历史背景下女性的挣扎与命运;而《小姨多鹤》则呈现了因战乱滞留中国乡村的日本女性,通过细腻的表演诠释了战争创伤下跨越国界的亲情羁绊。

图片图片

如今回望,每个角色都令人耳目一新。但彼时的观众却并未用"突破"这样的词汇评判。在摆脱了流水线偶像剧的套路后,层出不穷的新剧让突破变得不值一提。观众更关注的是演员对角色的诠释是否精准到位,而非角色本身的复杂程度。孙俪也曾面临质疑,当她挑战《小姨多鹤》中充满张力的角色时,观众的反应并非赞誉,而是"你不适合"的评价。

图片

在《甜蜜蜜》的表演中,演员全情投入地演绎着每一个情感细节,然而台下的观众却始终保持着平静的面容,仿佛对舞台上的热烈情绪毫无感知。

图片

多年来,孙俪凭借一系列口碑佳作在影视圈崭露头角,却始终未能在飞天、金鹰、白玉兰等主流奖项的角逐中斩获殊荣。2012年现象级剧作《甄嬛传》因配音争议错失奖项,成为其职业生涯中的遗憾。直到2014年凭借《传家》摘得视后桂冠,孙俪才真正迎来事业高光时刻。

图片

相较于如今,演员获得认可似乎变得更为简单。只要具备转型勇气,避免悬浮感与面瘫式表演,便容易被视为值得肯定的存在。孙俪的困境恰源于她所处的行业环境——在电影与电视剧资源严重失衡的年代,即便她以扎实的演技著称,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当电影演员仍占据表演艺术的高地时,电视剧从业者往往难以突破类型局限。这种行业壁垒不仅体现在资源分配上,更在于观众认知的固化:提及“演技派”时,人们本能地联想到巩俐、周迅等电影领域的代表人物。而国产电影长期由“四旦双冰”主导,让孙俪等电视剧演员只能在《机器侠》《越光宝盒》《画壁》等作品中挣扎求存,或是默默衬托大牌明星的光芒。

图片图片图片

孙俪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后重返演艺圈,恰逢其演艺生涯中最具分量的作品《甄嬛传》诞生。2010年前后,影视行业对"大女主"的追捧达到顶峰,剧组在选角时几乎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只要有人稍有露头迹象,就立刻被锁定为女主角。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郑晓龙最初曾考虑邀请周迅出演甄嬛一角,但彼时周迅已专注电影事业多年,淡出了电视剧领域。在此背景下,孙俪凭借扎实的演技和稳定的戏路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影视圈炙手可热的"大女主"人选,这也标志着她从"小花"到顶级电视女星的华丽蜕变。

图片

部分曾淡出港圈视野的演艺人士近期在内地市场迎来人气回升,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艺术生涯的多元发展,也反映出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深化。随着影视作品、音乐节目及综艺活动的跨地域传播,一些港产艺人通过新作品或跨界合作,成功重塑了在内地的影响力。这一"翻红"趋势既包含传统文化符号的复兴,也展现出新时代下娱乐产业的互动与融合。

图片

曾经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的角色,突然获得大量资源支持,实现地位的爆发式跃升。

图片

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一种后来许多爆款剧难以企及的特质——长期保值性。即便历经十余年时光,这部作品依然保持着极高的观赏价值与讨论热度,持续引发观众热议与深度解读。在当下明星频繁陷入舆论风波、作品易受牵连的娱乐圈环境中,网友们对《甄嬛传》下架的担忧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影视作品范畴。

图片

《甄嬛传》在尚未播出之际曾遭遇诸多争议,网络上不乏对演员年龄与外貌的质疑之声。然而,这部剧的真正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大女主角色的深刻塑造,而甄嬛这一人物形象的突破性在于她所展现出的成熟人性逻辑。剧中并未对她的行为进行过度美化或强行合理化,反而赋予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往往更易被华妃、皇后、安陵容等反派角色所吸引,却对甄嬛这位主角产生复杂的情感。导演有意为之的叙事策略,正是通过展现甄嬛的虚伪与瑕疵,让观众产生厌恶情绪,同时对反派角色产生共情,这种反差成就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图片

她最终逐渐蜕变成自己最为痛恨的那类人。尽管故事在对原作进行爽文风格升级后,其核心却遭到了主创团队的彻底重构。

图片

《甄嬛传》的深刻性究竟体现在何处?这部作品本质上揭示的并非单纯的后宫争斗,而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共鸣的社会阴暗面。当观众在剧中看到甄嬛从纯真少女蜕变为权谋高手的过程,实则映射着现实中个体在生存规则中被迫妥协的普遍困境。这种对权力游戏与人性异化的剖析,恰如职场中那些不动声色的明争暗斗,让受众在观看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即便作品存在人物动机与情节发展之间逻辑衔接的争议,其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映照仍使其成为时代共鸣的国民经典,毕竟在权力至上的语境下,谁不曾是那个在命运漩涡中挣扎的甄嬛呢?

图片

《甄嬛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诞生于一个充满活力与尝试的创作时期,这种偶然性使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由于未预见到其带来的广泛影响,它在播出初期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但正是这种影响力,也使其成为后来作品的参照标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年后推出的姊妹篇《如懿传》却经历了漫长的制作周期,从上星播出到改为网播,再到网播平台的下架,可谓历经波折。正是这种反差,让观众愈发珍视《甄嬛传》的价值,因为我们渐渐意识到,这种兼具深度与热度的佳作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若《甄嬛传》的辉煌不再重现,不仅赵丽颖难以接替孙俪在古装剧领域的地位,孙俪本人也难再回归最初的角色定位。在《甄嬛传》播出后的十年间,无数剧集试图复刻其大女主模式,却均未能触及作品内核。那些试图模仿的剧作往往流于表面,因为大女主的形象已被市场设定为某种固定模板。即便是郑晓龙导演亲自操刀的《芈月传》,亦未能突破这一桎梏。孙俪在《甄嬛传》之后接演的作品,从古装到都市、从现实主义到奇幻题材,题材多样却始终难逃大女主叙事的窠臼。

剧作的成功需要突破常规,而《甄嬛传》恰好实现了这一目标。它精准把握了权力博弈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将成年人世界的生存法则与情感纠葛完美融合。这种深度与真实感让作品具备了持续的生命力,与那些刻意迎合市场、追求短期热度的剧集形成鲜明对比。当文艺作品只剩下“好”的标签时,这种“好”就会沦为一次性消费。没有对立面的冲突与碰撞,作品便失去了被反复解读的可能性。

《幸福到万家》脱胎于《秋菊打官司》的叙事框架——同样是村妇与村支书的冲突,但两者在后续发展与思想内核上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这种偏离使得前者难以成为引发广泛共鸣的经典之作。就像《甄嬛传》开创了大女主剧的新范式,而后续作品却在重复与模仿中失去了突破的勇气,这种创作生态的变化正是时代审美的变迁所致。

图片图片

以当下的视角审视《风吹半夏》,它仍是一部制作精良、口碑稳定的国产剧作。该剧精准捕捉了市场经济改革初期的时代脉搏,却在多重矛盾中陷入挣扎——暴利背后的灰色交易与正直女企业家的正面形象形成尖锐对立;主角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蜕变,却与计划经济时代被制度性边缘化的工人群体产生情感割裂;创业传奇的叙事框架下,那些难以言说的行业潜规则又悄然浮现。这些复杂纠葛在当代影视创作语境中显得尤为突出,折射出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撕裂与重构。相比《甄嬛传》对宫斗题材的再造,《风吹半夏》更像是一场关于时代裂变的舞台实验,其原著名为《不得往生》,讲述的正是主角许半夏在钢铁行业发家过程中,以污染渔民生计为代价换取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现实。

图片

为确保渔民仅租借她的土地,许半夏曾采取极端手段,这一行为引发当地老人对她发出“不得往生”的诅咒。彼时的她只认为顾全今生利益即可,对所谓来生毫不在意。然而当挚友因污染问题罹患白血病后,她才隐约察觉到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所谓“不得往生”,实则暗喻其手段中蕴含的道德代价与潜在因果。作为一代创业者的缩影,许半夏的故事虽充满奋斗色彩,却也折射出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间的尖锐矛盾。剧作中对她的塑造趋于理想化,将原本复杂的抉择简化为无辜受害者形象,通过朋友设计的阴谋与后续高额补偿,试图为她的行为赋予救赎色彩。这种处理方式虽彰显人物的道德困境,却也限制了角色深度的进一步挖掘,使整个叙事停留在表层的善恶辩证上。

图片

曾有观点指出,《甄嬛传》的成功源自它诞生于一个充满野蛮生长的年代。颇具意味的是,《风吹半夏》最初的剧名正是《野蛮生长》。只可惜,剧中的野蛮与晦暗,悄然隐匿于风中。赵丽颖尝试挣脱偶像剧大女主的桎梏,却意外发现,突破之外仍潜伏着另一重束缚。她与孙俪之间既难见锋芒对决,也难成传承之势,因‘班’的概念早已异化,不再是最初的意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