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大规模重启前,Livehouse已经率先突破“千元”票价?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01更新:2025-09-17 11:34:18

12月的演出市场显现出逐步回暖的迹象。12月19日,某Livehouse的演出门票在开票后六小时内便宣告售罄,番茄通过闲鱼平台联系了几位原价售票方,得知票务已售罄。这场容纳300人的现场音乐活动再次恢复往日人潮涌动的盛况,现场票价为170元的脆莓乐队演出,虽较往常略有上调,但仍在乐迷接受范围内。与此同时,左小祖咒、白皮书乐队、葡萄不愤怒、脑浊乐队等音乐人及众多拼盘演出在社交平台引发热烈讨论,进一步推动市场热度。头部艺人如林俊杰、陈奕迅、五月天的演唱会重启更令乐迷兴奋不已。然而,市场回暖的同时也伴随着票务管理与演出质量等隐忧。自2022年起,演出行业便不断面临争议,12月17日周杰伦新加坡巡演首站即遭遇观众吐槽,相关话题#周杰伦演唱会遭观众吐槽#登上热搜。部分观众对嘉宾助演环节、小丑表演及魔术表演等环节表示不满,认为存在"划水"现象。更有观众反映现场发放的荧光棒存在质量问题,如入座后即熄灭、掉漆等。官方回应称,这一问题源于彩排使用频次过高导致荧光棒电量损耗,建议观众更换电池即可解决。

尽管整体规模尚未全面复苏,但一年一度的票价讨论已悄然拉开帷幕。孟美岐宣布1月举办线下演唱会,其580至1380元的Livehouse票价却引发广泛争议。法老则因巡演定价568元过高主动调整票价,并承诺所有收入将捐赠至公益组织。疫情逐渐缓解后,演出行业迎来复苏浪潮。文旅部发布的《剧院等演出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明确指出,在无疫情风险的地区,剧院、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不再限制观众人数。演出市场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与相关产业黄牛以及粉丝、乐迷,围绕近阶段的诸多现象进行探讨,试图勾勒出演出市场努力重建中的样貌。票价二八分化:腰部上调,50元"学生票"江湖重现"2023年演出市场即将起飞",部分黄牛从业者在社交平台发布类似言论。显然,比"起飞"更早来到的,是黄牛们开始"复工"做回老本行。从事票务交易的黄牛,在疫情期间被迫承接从演出门票过渡到蔬菜包、口罩、抗原、连花清瘟等业务,如今终于又回归演出市场。在卡塔尔世界杯热度到达巅峰后,话剧界票价"天花板"《如梦之梦》成为黄牛们的另一重要标的。将于12月21日-26日开演的央华版《如梦之梦》北京站于12月12日放票,保利票务系统一度崩溃,大批观众及肖战粉丝一票难求。

黑梓曾以2000元预算试探性询问黄牛票价,却遭到对方劝诫称"此价格仅能买到假票"。据其向娱乐独角兽透露,去年《如梦之梦》话剧演出时曾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有粉丝通过黄牛渠道以五位数的价格购得门票,原本数百元的票价区间被炒作至2-3万元,该剧的"顶流票价"现象已逐渐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近期有黄牛通过朋友圈散布《如梦之梦》代拍信息,导致不同票价出现严重溢价现象。数据显示,180元票面的下本票价被炒至2800元,每张票价溢价超15倍;480元上本票价则攀升至4000元,溢价约8倍。值得注意的是,肖战与许晴主演的版本更被推高至1.2万元/张,而官方推出的定制版由倪妮、文章领衔主演,自定价980-5000元起便呈现高端定位,其中莲花池专属席位标价5000元,截至12月20日,2023年1月12日场次在某粉丝票务平台已售出1.2万元/张的天价。

粉丝群体内部正通过交流劝导,提醒大家避免因异地观看演出而产生额外风险。黑梓呼吁广大观众优先选择官方渠道购票,以规避黄牛肆意抬高票价的行为。当前音乐演出市场呈现票价“二八分化”趋势,高价票成为普遍现象。今年7月,告五人乐队以“票价380元一场”的Livehouse巡演引发“演出刺客”争议,尽管如此,相关城市场次仍迅速售罄,部分乐迷在评论区痛斥黄牛囤票行为。同一时期,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单日预售票定价高达999元,单日VIP票1599元,双日VIP票2999元,引发乐迷对票价过高的强烈不满。孟美岐演唱会在Livehouse场地设置2500个座位,并划分贵宾区与普通区,被质疑存在“割韭菜”行为。面对争议,法老本人亲自回应,承认票价制定过程中存在质疑,但表示“许多人事无法左右,厌恶之事仍发生”,并宣布将以个人名义在正式开票前调整票价,同时将本次巡演全部收入捐赠至慈善机构。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音乐圈出现了诸多票价争议事件。从姜云升巡演票价引发热议,到艾福杰尼公布最高888元的演出票价,再到法老568元的定价引发讨论,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定价策略背后,折射出市场复苏背景下票务体系的微妙变化:中腰部音乐人票价逐步上调,新生代艺人快速崛起,同时50元的学生专属票价再度回归市场。部分音乐人通过增值服务提升票价合理性,如脑浊乐队推出的T恤套票定价240元,白皮书乐队VIP票含黑胶唱片售价达430元,均被乐迷认为物超所值。而更多不为大众熟知的乐队,则选择以疫情前的亲民价格(如50-60元)开展演出,凸显市场分层现象。

在头部演唱会尚未全面重启的背景下,Livehouse场馆已率先迎来"复兴潮"。这些曾作为独立音乐人舞台的现场空间,承载着地下乐队打磨技艺的时光,也见证着他们逐步走向主流舞台的历程。疫情冲击下大型演唱会陷入停滞,迫使许多头部音乐人调整演出策略,选择在Livehouse进行巡演和粉丝互动。最新巡演阵容中,曾轶可、何洁等艺人将回归Livehouse开启新旅程,与长期淡出公众视野的飞儿乐团前主唱詹雯婷等音乐人形成呼应。即便是曾登上工体舞台、从综艺节目中获得广泛关注的谢天笑,也在疫情后选择重返Livehouse,这种行业趋势预示着音乐现场生态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

由于场地容量限制,即使连续举办两场演出仍难以满足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票务市场的供需矛盾,导致票价可能随之上调。无论是资深摇滚乐队如谢天笑,还是新锐乐队及年轻音乐人,纷纷选择通过Livehouse举办新歌发布活动,与首批乐迷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坚持音乐道路的偶像艺人也借助Livehouse探索更多贴近音乐人本质的机遇。据行业观察人士透露,这种现象其实是疫情前演出市场的常态——北京各大小Livehouse场馆每周二至周日几乎不间断演出,频繁的活动频率正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体现。相较之下,演唱会和音乐节因较大不确定性,使得Livehouse成为容纳各类音乐人的理想场所。近年来,随着车企和房地产类赞助商对音乐现场的热衷参与,叠加音乐综艺节目与在线平台推动的青年文化兴盛,音乐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更具备了更广泛的营销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以现场演出作为营销切入点,这种趋势在疫情期间的线上音乐演出中已初现端倪。展望2023年,随着演唱会市场逐步复苏、整体演出行业回暖,以及《乐队的夏天》等具有强大演出号召力的音乐综艺回归,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深层的乐迷需求将随之显现,Livehouse也将率先迎来属于它的蓬勃发展期。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